当前位置:主页 > 武汉新闻网 > 新闻 > 正文

邛崃黑茶:从“治边”到富民的千年回响

2022-11-01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xbq001 点击:

分享到:

“邛崃黑茶”因区位优势和生产规模,在古代有过“以茶治边”的繁盛。在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邛崃黑茶”王者归来,成为了地方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抓手。

在邛崃平乐古镇背后的大山中,有一条一米多宽的茶马古道,它蜿蜒伸向远方。虽淹没在荆棘丛生的丛林中,但古道风貌依稀可见。

茶山无语,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邛崃黑茶”从古代“治边”到今天富民的千年回响。

以茶治边,促进“邛崃黑茶”发展

“以茶治边”是我国古代当政者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而采用的一种边疆经略政策。它随着唐宋时期“茶法”的形成、茶马互市的兴起而出现,至明代臻于完善。

它以西北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茶叶作为经济武器,通过垄断茶马市场、“以茶赏番”等手段,“俾仰给于我,而不能叛”,成为“制两番以控北虏之上策”,在华夏民族史上具有较大的影响。

“‘宁可三日无饭,不可一日无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牧区的少数民族对茶叶需求的一种形象说法。由于青藏高原的水和蔬菜较为缺乏,要用南方的茶水去膻化食、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才能避免由饮食习惯造成肠胃鼓胀而病死的状况。”老茶匠人邓雪松说。因茶叶只有南方(如四川)种植生产,所以历代政府都将茶叶的流通许可牢牢掌握在手中,设立“茶马司”管理茶叶流通,作为治理边疆的重要工具。

邓雪松说,邛崃黑茶成为“以茶治边”的战略物资,被古代统治者牢牢控制。“茶马古道第一镇”独有的区位优势,加上当政者的推动,带来了“邛崃黑茶”大发展。古代统治者引导乡民种植茶树,鼓励商贾开办作坊生产黑茶,成就了邛崃“万担茶乡”的美名和古时“茶马互市,商贾云集”的繁盛。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也将“边茶”列为少数民族特需用品,从生产、供应各方面给予支持,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照顾,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边销茶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邛崃黑茶”的发展。

邛崃白沫江畔的茶马古道,那一级级台阶上,至今还留着千年前的马蹄印。

乡村振兴,“邛崃黑茶”再出发

“邛崃黑茶”是蜀中茶文化的代表,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繁荣的见证物,更是巴蜀历史文化名城邛崃奉献给世人的最好“贡品”,也是今天邛崃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要经济支柱。

“邛崃茶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初步打造了以‘邛崃黑茶’为特色优势,以文君茶业、花秋茶业为龙头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家庭农场)’的邛崃市茶产业联合体,形成了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目前,邛崃市茶叶种植面积20余万亩,投产面积约10万亩,茶叶生产经营主体150余家,茶农5.6万人。2021年,邛崃市干茶产量1.36万吨,其中邛崃黑茶产量3700吨,销量2439吨,销售额约5.1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16亿元,‘邛崃黑茶’品牌价值达19.98亿元。”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昕之说。

“政府推动,品牌带动,‘邛崃黑茶’再出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邛崃市长王德彰介绍道。

自2022年5月起,邛崃市委市政府为振兴“邛崃黑茶”全方位出击,组建“邛崃黑茶”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邛崃黑茶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和规划。为讲好邛茶故事,启动首届中国邛崃黑茶文化季,举办川渝诗人“重走茶马古道”采风活动,创作邛崃黑茶相关诗篇100余篇。

邛崃市政府以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争取各级各类资金等要素集聚,正在将夹关、临济、平乐、孔明数镇的茶叶园区,打造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并且,于今年9月启动“天府黑茶公园”项目,建设中国最大的黑茶种植、生产、体验、研学、品鉴中心。该项目占地面积1700公顷,财政投资1亿元以上,撬动社会资金100亿元以上。

在邛崃市优质茶基地夹关镇,农民将多余茶园流转给花秋、金川这样的龙头企业,获得三份收入——“土地流转拿租金,入企打工赚薪金,入股参股拿股金”。比如,在金川上班的茶农高明平有15亩茶园,5亩自己打理,10亩租给金川茶业,采茶季一过,他又可以到茶厂打工,算下来,一年收入可以达到十几万元,邛崃市农业农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一到周末,我这儿的客房早早就被订了出去。游客白天到茶园、茶马古道游玩,晚上听我们唠家常,感受羌族文化,凭着这杯茶,咱们过上了好日子!”木梯村一位羌族村民笑着说,黑里透红的脸庞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


Copyright © 2002-2018 武汉新闻网 版权所有      邮箱: